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

按道氏理論的牛熊趨勢配置資產

一般人喜歡把「傳統」與「現代」二分。在物質科技上,當然是舊不如新。普某難以想像今日依然有人願意用「大哥大」電話。然而,投資智慧則未必一樣。前人留下來的經典智慧在今日可能依然適用。普某淺見,認為道氏理論在今日依然是一門投資王道,可以與當代的資產配置投資理論參合互通。

根據道氏理論,股票指數與任何市場都有三種趨勢﹕
1) 短期趨勢(持續數天至數星期)
2) 中期趨勢(持續數星期至數個月)
3) 長期趨勢(持續數個月至數年)

道氏認為短期趨勢難以預測;投資者最重要是認清長期趨勢,又即傳統上說的「牛」「熊」。在不同市況下,投資者的資產配置策略會有所不同[表]﹕

在牛市一期,散戶應該開始建倉,並積累股票。在這個階段,儘管公司業績未見起色[註﹕財務報表未能反映實時狀況],有遠見的散戶開始洞悉市況即將扭轉,開始建倉,購入那些恐慌拋售的股票。在牛市二期,股價開始穩定上漲,公司盈利亦開始見好。散戶的股票持倉比例亦應該調整至最高,以謀取最大的利潤。在牛市三期,所有信息都令人樂觀,大藍籌股價不斷累創新高,二三線股亦被炒個不亦樂乎,雞犬皆升。然而,這個時候,有遠見的散戶開始要居安思危,逐步減少股票持倉比例,準備迎接驟來的熊市。

當市況逆轉時,資產組合便要趨向「防守性」,亦即一般所謂的「保本」。這時,散戶可以加大優質債券倉位,多持現金,保持高流動性。然而,由於債券價格與息口持反向關係(即加息會導致債券價格下跌,反之亦然),故此在熊市時特別要留意息口走向。如果息口趨勢向上,(例如美國70年代時的情況,在債券持倉部分,投資者便應該減少長債持倉,加大短期債券頭寸。) 如果預期息口預期低企(例如日本90年代情況),則債券持倉便應該側重長期債券。

《孫子. 軍爭篇》曰﹕「其疾如風,其徐如林,掠奪如火,不動如山。」投資儼如行軍打仗,必須審時度勢,進退有度,才能獲得滿意的回報。回首恒指32000時,如果我們真的做到心如止水,手持現金,不動如山。我們的投資回報是否已勝於終日追逐股票貼士和號碼的散戶?共勉之。

本文刊登於2011年6月3日信報p.42 - 專家之言版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